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大會側記:推動數實融合 賦能轉型升級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對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25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院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凝聚發展共識,共話未來圖景,為產業發展生態構建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凝聚共識
工業互聯網支撐數實融合
伴隨數字中國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數字經濟邁向高速發展階段,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不斷融入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說:“工業互聯網面向工業企業,工業數據涉及企業工藝、經驗、技術等多個環節,工業大數據匯聚和應用是一個時代命題,也是一個難點,必須為企業帶來價值才有生命力。”
建好用好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勢在必行、時不我待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魯春叢介紹,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牽頭建設裝備制造業數字供應鏈平臺,以工業產品設計為切入點,提供以設計工程師、制造企業和數字工品為基礎的設計資源共享服務,變革傳統設計模式。目前,平臺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數字工品庫,涵蓋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汽車、軌道交通、船舶與海洋裝備等重點領域,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看來,企業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的經營體,都處于一個企業業務關系的鏈條之中。那么,如何維系一個健壯的、穩定的、和諧的供應鏈系統?
“需要數字化供應鏈及工業互聯!”李培根介紹,數字化供應鏈可實現數據可視化,對于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的狀態有查看權,消除供應鏈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帶來系統整體效率的提升。同時,通過供應鏈之間的管控協同、數據可視化,供應鏈上的實時決策優化、需求預測將變得可能。此外,通過供應鏈與物聯網等技術的結合,在物料的生產、運輸、加工等環節上進行全面監控、記錄,可更完整地獲取供應鏈上下游的過程信息,將有助于解決傳統供應鏈行業取證困難、責任主體不明確等問題。
實踐探索
“智改數轉”激活新質生產力
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搶抓機遇深入推進“智改數轉”(即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成為廣大企業的“必修課”和“必答題”。
在三六一度智慧工廠,構建了以5G專網為核心的工業數采、硬件和工序協同、AI視覺檢測、倉儲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實現企業產供銷一體化有效協同,生產周期縮短20%、生產價值提升8%、訂單交付及時率提升15%。
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服裝供應鏈中心總經理李輝介紹,企業著力打造服裝行業智能制造標桿工廠,提升工廠制造柔性交付能力,不斷激活新質生產力,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短交期、低成本、富有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林鳳蕃介紹,以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為契機,福州出臺《關于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八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聚焦棉紡、針織、電子、汽配等四大行業,支持企業數字化提升改造、打造數字化應用標桿、支持數字化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到2025年底前超530家重點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
成果發布
掀起新一輪數字化發展浪潮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中國聯通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生態共創行動啟動儀式、中國聯通福州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升級開通儀式、數據要素×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發布及產業集群與智慧城市數據要素研究中心落地儀式。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唐永博介紹,中國聯通建成了工業智算能力和數智融合服務兩大創新體系,形成了“網絡、算力、數據、智能、應用、安全”六位一體的能力體系,為推動新質生產力“上新”提供核心動能,打造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此次發布的中國聯通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生態共創計劃包含智能算力供給計劃、優質數據集共聚計劃、工業模型共塑計劃、工業AI場景共拓計劃、科技創新共創計劃、工業安全護航計劃六大共創計劃,旨在與產業各方,以六大生態共創計劃為錨點,共同構筑人工智能新高地,奮楫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全方位、深層次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近年來,大模型已經成為整個人工智能產學界追逐的技術“寵兒”。大會現場還發布了中國聯通元景工業大模型、元景經濟運行大模型等四項專精特新產品,展示了數字技術領域最新成果。
相關產品
相關文章
- 4項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實施2024年09月24日
- 簽約青島鼎峰智云公司開發實施MES系統2023年03月10日
- 2021年青島市“工業賦能”場景示范項目2022年01月12日
- 用友網絡:下半年公司將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2021年08月12日
- 市軟協攜手青島海瑞達等軟件企業走進膠州,為當地工業互聯網改造賦能2021年03月24日